中国股市加杠杆 多次倒戈的陈调元,为何能在军阀混战的乱世左右逢源?
“眼看他起高楼中国股市加杠杆,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一曲《桃花扇》唱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人世间事情的变化莫测。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民国时期更是如此,民国38年的时间内,中国始终处于军阀混战和割据的局面,如此乱世,绝大多数人都朝不保夕。
军阀割据的民国
哪怕是占据一地,犹如土皇帝一般的军阀们,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富贵能长盛不衰。如山西王阎锡山、西北马家军这样长期把持地方政权的军阀,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军阀,即使强盛如吴佩孚,富裕如张作霖,也避免不了“楼塌了”的结局。
因此,统领一方的军阀头头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今天推杯换盏,磕头拜把子做兄弟,明天就能倒戈相向、背后插刀。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同事,倒戈相向几乎成为常态。
几乎所有军阀的相处模式,都与利益相关,在这种局面之下,很少有哪一方军阀势力能够维持数十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反倒成为军阀们的常态。
陈调元
因此,作为军阀的部将,即使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想从始至终,都难以做到,主动或被动的成为倒戈将军反倒成为常态。出身于北洋军阀,却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内依然风生水起的陈调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民国诸多声名赫赫的军阀之中,陈调元的名声并不大。这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无论是陈调元所统辖的兵力,还是他的实权职务,都远不及第一梯队的军阀大员们,因此,哪怕作为倒戈将军,他比之前辈冯玉祥等人,名声也相差甚远。
民国知名度最高的倒戈将军冯玉祥
但如果单比较倒戈行径,陈调元却丝毫不弱。1886年生于河北安新县一个农民家庭的陈调元,由于家境贫寒,像许多民国时期贫困却聪颖的少年一样,他选择考入当时不但不收取学费,反而给予补助的新式军事院校。
1903年,即清光绪29年,年仅17岁的陈调元考入了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所开办的参谋学堂,一年学满毕业后,由于表现优异,没过多久,再次被保送入保定军官学堂深造。再次毕业后,他又被派往了位于湖北的陆军第三中学担任地理教官。
这样平静的生活只过了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迅速席卷全国,陈调元所在的陆军第三中学师生们也积极响应辛亥革命,然而陈调元却对此并不感冒,他不但没有参加革命,独自离开了学校,反倒当北洋军南下镇压革命时,加入了北洋军,并参与了与革命军的战争。
辛亥革命
也许从这时起,陈调元就显露出自己卓越的判断力,因为这个选择,本就出身北洋的陈调元收到了冯国璋的赏识。在此之后,陈调元先后曾在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江西江苏督军李纯手下任职,并逐步上升为统兵一方的高级军官。也从这时起,终于成一方小诸侯的陈调元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
在错综复杂的军阀混战之中,陈调元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先后投靠江苏督军齐燮元,担任过张作霖奉军苏皖宣抚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做过孙传芳部5省联军安徽军总司令兼第六师师长。北伐战争爆发之后,颇具眼光的陈调元在孙传芳接连失败之后,又果断对孙传芳倒戈一击,投靠了北伐军,又成为国民革命军第37军军长。
孙传芳
在扑朔迷离的军阀混战时期,陈调元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之下,总能够准确的选择胜利的一方,在诸多军阀势力中左右逢源,并不断的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实力,堪称倒戈将军高手中的高手。
陈调元在军阀混战中不断的变换着上司,无论是他的老上司还是陌生军阀,无论是老牌北洋军还是新兴的国民党,陈调元都能毫不犹豫的投靠,并在其中混得风生水起。就其个人能力而言,陈调元绝对是高手。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使我们崇敬并喜爱那些忠贞不渝的人,如倒戈将军、三家姓奴似的人物,自然是大家唾弃鄙夷的对象。无论是从军事将领的基本要求还是从个人操守看,数次倒戈的陈调元,绝算不上什么好人。
北伐战争
然而,讽刺的是,恰恰是陈调元这样翻脸如翻书的倒戈将军,在军阀混战中的民国混得更好。反倒是忠诚于一方势力,并从始而终的人,下场并不那么美妙。
因为,哪怕地位高如陈调元,在军阀混战的民国依然朝不保夕,有枪才是草头王,一旦他麾下的兵力被在军阀混战中被消灭,或者被其他军阀吞噬,没有兵权的陈调元将不名一文。
而一直处于内战中的中国,军阀们彼此之间的战争,本就没有什么正义可言,而军阀们之间的倒戈中国股市加杠杆,自然也就无所谓忠诚与背叛,一切,不过是利益之下的选择罢了。
民国孙传芳陈调元军阀陆军第三中学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