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华证券-在线杠杆配资|专业杠杆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公司配资炒股 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崛起,再次重申“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

发布日期:2024-07-27 20:23    点击次数:58

公司配资炒股 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崛起,再次重申“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

原标题:齐翔腾达:上半年净利同比预增536.03%—633.88%公司配资炒股

  记者吴文汐,实习生王若冰武汉报道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继今年3月20日于湖南长沙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之后,国家层面再一次聚焦中部地区发展。

  此次会议上再次重申了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三枢纽、一基地”战略定位。同时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区位优势、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等重点任务。

  据记者统计,2023年,中部六省实现GDP总量约26.99万亿元,占据全国比重约21.41%;六省常住人口规模总量约36323万人,占据全国比重约25.77%。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建设与改革的推进,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会进一步释放。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产业、资源等禀赋优势,有利于盘活全国整体的发展格局。中部地区武汉、合肥、长沙、南昌、郑州、太原等核心城市也应提升自身能级,并借助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的发展,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中部地区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重申“三基地、一枢纽”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这是继3月20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后,国家层面又一次强调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

  早在2006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印发时,便赋予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

  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出台,提出巩固提升“三基地、一枢纽”地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确定新时期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彼时提出的新时期中部地区战略定位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即“一中心、四区”。

  今年的两场重要会议上,关于中部地区战略定位的定调再次回归“三基地、一枢纽”,将其作为中部地区取得新的重要突破中的关键方向。其中,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功能被摆在前列。会议强调,要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下,粮食与能源在国家发展和安全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大省,山西等省是重要的能源大省。明确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的战略定位,这是中部资源和优势所在,也是国家战略和大局所需。

  据了解,中部六省中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五省位居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列,其中,河南正大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到2025年将建成八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在能源方面,中部六省中山西是老牌的能源大省,煤炭资源丰富,而湖北拥有宜昌这个“世界水电之都”。在矿产资源方面,江西的稀土和钨,湖南的锑和锡,湖北的磷和硅,安徽、河南的硫铁矿,以及山西的铝土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

  “在更加强调发展安全性的当下,中部地区在粮食、能源、资源方面的优势禀赋,能够推动其发挥在高水平安全中的更大作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向记者表示。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双循环”

  中部地区区位特点突出,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中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被赋予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但在以往,中部地区不靠海、不沿边被视为短板,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上相对滞后,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成为中部地区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历史性机遇。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郑州、武汉被明确支持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此外,合肥、太原、长沙、南昌等地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郑州为例,郑州被誉为全国铁路的“心脏”,拥有亚洲第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在建设交通枢纽方面,郑州提出,到2025年,将航空客运保障能力提升至4500万人次/年,国际国内航班线路可通达城市达到220个,航线班次数量达到220条;到2035年,将郑州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航空货运、客运吞吐量进入全球前列。

  在今年的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这一概念。而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要素高效自由便捷流动,更好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

  据相关专家解读,“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是国家多个重大发展战略的联动和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度对接;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

  秦尊文表示,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并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来发展实体经济,打造流通的重要枢纽。同时,借助中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等举措弥补过去对外开放上的短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议同时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秦尊文表示,中部六省中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处于长江经济带上,而山西、河南二省位于黄河流域,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应共同推进江河战略联动协同,发挥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是国家层面时隔五年再次举办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再加上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新政策,中部地区崛起站到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回顾五年来的发展,中部地区取得了哪些成就,还面临哪些挑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0.10万亿元,占据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约21.86%;2023年,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约26.99万亿元,占据全国约21.41%。再看人口规模,2018年,中部六省常住人口总量约为36507万人,占全国的25.98%;2023年,中部六省常住人口总量约为36323万人,占全国的比重为25.77%。

  在秦尊文看来,近年来,中部地区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痛点难点,而经济和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出在产业上,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势头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强劲,人口向沿海省份流出的惯性未能根本改变,产业吸纳劳动力及附加人口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中部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任务艰巨,要通过传统产业信息化赋能和智能化改造,以及加快培育壮大现代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会议强调,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秦尊文认为,“因地制宜”是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原则,中部地区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基于各自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选择优先发展方向。

  目前,中部多地在部分产业上已经形成比较优势。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湖北基于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拓展“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安徽在动态存储芯片和新型显示等领域积攒一定优势。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江西正加快打造锂电产业高地,并打造上饶光伏产业集群,湖北宜昌正从“世界水电之都”迈向“清洁能源之都”。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合肥吸引大众,蔚来、比亚迪(002594)等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超过60%,而湖北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也在加速推动传统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安徽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已过万亿,湖南在工程机械领域拥有多年的产业根基。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向记者分析,中部地区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在近年来不断凸显,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下一步应以点带面,除集中力量攻关外还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从优势产业带动更多产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合肥、长沙等重点城市也要辐射带动更多地级市协同发展,在中部地区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

  “目前,中部发展速度与其拥有的产业、资源等禀赋优势不相匹配。只有充分发挥各类优势,才有利于盘活全国整体的发展格局,这也是国家提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随着建设与改革的推进,中部地区的优势会进一步释放。”王磊认为。

  此外,冯奎表示,中部地区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作为引领和带动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源。武汉、合肥、长沙、南昌、郑州、太原等核心城市需要进一步提高能级,力求成为综合型或功能型的全球城市。要优化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带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和放大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效果。培育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使其成为区域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公司配资炒股,增强区域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Powered by 联华证券-在线杠杆配资|专业杠杆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