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杠杆操作是什么意思 陈仪策反汤恩伯失败后:死前反复念叨6字,30年后国家18字评价他
今晚20:38,太阳和月亮精准合相在双子座16°17'。
古诗云:“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自然界中,暴雨前的狂风往往预示着一场不可避免的洗礼。同样,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也时常会有类似的“风雨欲来”的征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些预示霉运的征兆,看看它们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悄悄降临的。
“在利益面前,人性和人情有时不堪一击。”
用这句话来形容国民党高官汤恩伯与其恩师陈仪之间的关系,实在太准确了,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曾经的提携、培育之恩,都不值一提。今天,隐者与大家一起回顾这对师生之间的恩怨情仇,从中或许能够感受到特殊时期的人性变幻莫测。
一、陈仪是谁
如果不研究中国近代史,许多人对陈仪这个人是不熟悉的。
陈仪生于浙江绍兴,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从日本回国后,就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是国民党元老之一。
民国建立之初,陈仪担任过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长兼陆军小学校长,之后在政治上也没有多大建树。直到1922年的一天,他偶然遇到昔日留日同学孙传芳。
此时,孙传芳已经在军界混出了名堂。应孙传芳邀请,陈仪就任浙江第一师师长,后因战功显著,被孙传芳提升为五省联军徐州总司令。
1930年,经留日同学何应钦推荐,陈仪当上了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成为中国主要敌人,因为陈仪有多年日本学习经历,对日军作战颇有研究,得到蒋介石多次召见。此后,陈仪逐步进入蒋介石统治核心圈层。
1933 年冬,陈仪被蒋介石委任为福建省政府主席。1937年9月,陈仪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不久又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后来,他又先后担任过行政院秘书长、陆军大学校长、国务研究院主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深得蒋介石赏识和器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陈仪奉命到台湾受降,不久后又担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司令等职。
1947年2月,台湾爆发“二·二八起义”。本来陈仪与当地民众组成的“台湾处理委员会”进行谈判,已将事态平息了下来,但蒋介石却派出部队实施了大屠杀,3万多台胞倒在血泊中。
之后,为了平息民愤,当局却又把责任全部推到陈仪头上,让陈仪当了替罪羊,对他撤职处理。
多年的宦海沉浮,陈仪对国民党上层的腐败堕落有着深刻的认识,加上这次无辜遭受免职,他对国民党统治更是完全丧失信心,便打算就此永远离开政界,在上海赋闲养老。
然而,1948年3月的一天,南京政府文官长吴鼎昌给陈仪来电,请他速去南京,称蒋委员长有要事相商。
原来,正逢多事之秋,蒋介石深感故乡浙江安危事关大局,而浙江情况复杂,形势吃紧,只有像陈仪那样资深、老成的人才能把握大局,经过多方考虑,蒋介石决定重新起用陈仪。
本来此时陈仪对官场已经心灰意冷,但终究经不住蒋介石和几位同僚相劝,最终只能接受任命,担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
我们知道,国民政府统治的核心圈层由黄埔系和浙江系组成,陈仪虽然是浙江人,但在国民党中资历甚至比蒋介石还老,虽然也屡受重用,但与蒋一手培养起来的胡宗南、戴笠、朱家骅等“死忠之人”还是有着本质区别,况且陈仪为人十分正直,这也是我党后来将其作为策反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策反陈仪
陈仪官场生涯几十年,有一名叫沈仲九的长期跟随他的幕僚,此人是陈仪原配夫人的堂弟,对陈仪以姐夫相称。同时沈是陈仪的同乡,早年也曾留学日本。正是因为这几层关系,沈仲九一直被陈仪视为最知心朋友和得力助手,大事小事都交给他办。
沈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同情马克思主义,经他引荐给陈仪的人当中,有一位真正的地下党员,他就是192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胡允恭。
胡允恭早年参加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在山东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曾任中共驻烟台军事特派员、济南市委书记和山东省委书记等职,后在福建参加第十九路军抗日反蒋活动。
1936年胡允恭在上海被捕,随后被押送南京反省院关押。在南京狱中,胡允恭经自己大学老师沈仲九营救,出狱后就来到福建。
此时,陈仪正在福建省主席任上,经过沈仲九引荐,胡允恭先是在干训团任教,后被任命为泰宁、明溪、同安3县的县长。在陈仪去台湾任行政长官时,胡也随同前往,担任了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委员。
这次陈仪就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便写信邀请胡允恭到浙江工作。1948年8月初,胡允恭来到杭州,陈仪非常高兴,准备委任他为嘉兴专区专员。胡允恭没有接受,但答应留在陈仪身边,负责联络各方面的人士,帮他参谋参谋大事。
这次陈仪邀请胡允恭再次到他身边工作,可以说是对胡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更重要的是,胡在陈仪身边工作长达十二年之久,陈仪从平时言行已经判断出,即使胡不是共产党员,也一定和共产党有着不寻常的关系,有朝一日,或许能够作与共产党之间的连线人。
而这时,胡允恭已和福建省委社会部负责人陈矩孙、中共中央社会部的吴克坚等取得联系,并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对陈仪的策反工作。
陈仪虽然和蒋介石有矛盾,也认识到蒋家王朝的必然失败,但作为国民党大员,在历史上和中共也曾有过许多恩恩怨怨,要他反蒋起义完全投向共产党,在思想上难免有着各种顾虑。
胡允恭知道陈仪有啥顾虑,他诚恳地劝导陈仪:
“你一不贪污腐化,二不和特务搞在一起,三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四爱国爱人民。有了这4点,就有了取得共产党信任的基础。再在关键的时刻拿出实际行动来,顺应潮流和共产党携手合作,共产党一定会不计前嫌地欢迎你。”
陈仪若有所指地,笑问:“你说的这些话,能代表共产党方面的意思吗?”
胡允恭心照不宣地回答:“我认识共产党方面的一些要人,可以帮你和他们取得联系。”因未得到组织允许,胡也不能从正面承认自己就是共产党。
当得知胡允恭前一段时间在帮陈铭枢整理稿子,便要胡允恭邀请陈到浙江转转。
陈铭枢与蒋介石素来不合,早在1933年就发动过福建事变公开反蒋,后在香港秘密从事反蒋斗争。此时,陈仪邀请这位与蒋政见不合的国民党前高级将领到浙江来,可以看做是其与蒋分道扬镳的心机表露吧。
不久,陈铭枢和胡允恭来到杭州拜访了陈仪。在交谈过中,陈仪赞扬了当初十九路军反蒋的壮举,陈铭枢鼓励他要看清形势,当机立断。
也是在这个月,陈仪任福建省主席时的随从记录员郑文蔚也奉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之命,从香港来杭州做陈仪的策反工作,并带着李济深的亲笔密信。
阅读了李济深的亲笔信后,陈仪对郑说,浙江是自己的桑梓之地,不会看着地方生灵涂炭。自己所能做到的,至多是不抵抗,也就是和平解放。
在多路人马三番五次的劝说下,党组织认为向陈仪挑明时机已成熟,就指示胡允恭公开身份和陈仪进行谈判,达成初步口头协议:
一、改编保安团,准备援引解放军渡江;
二、优待在狱的政治犯,可能时予以释放;
三、浙江不再做“勘乱”的动员,不得再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
四、陈仪以前替蒋方效力,中共方面全部不予计较。
关于举行起义,陈仪说他手上只有几个保安团,要求由他负责联络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参加。中共方面表示同意,并答应陈、汤和参加起义的其他军政人员,同样享受政治上的民主待遇,且可继续担任军政要职。
三、知遇之恩
起义这么重大机密、甚至可以说掉脑袋的事情,为啥陈仪要和汤恩伯商量?这是因为对汤恩伯来说,陈仪就是他的贵人。在陈仪眼里,汤恩伯与其子侄没有任何区别。
陈仪与汤恩伯的缘分开始于1912年。
当时,陈仪在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长兼陆军小学校长任上,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位素不相识,署名叫汤克勤的小学毕业生来信。汤在信中自称是浙江武义人,家道中落,特地赶来杭州报考陆军小学,谁料旅费用光了,困在饭店里,想求见大人。
富有同情心的陈仪看后,便派人将汤找来。汤一进办公室,便跪下叩头大哭,一再要求批准他入校。陈仪打量此人,年纪虽轻,却生得体格健壮,便同意收为旁听生。同年5月,袁世凯令浙江陆军小学挑选4名学生进京,准备派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陈仪选派的4人中就有汤克勤。汤克勤在日本留学期间,每月都得到陈仪的资助,为此汤克勤感激涕零。曾经跪拜于地对陈仪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公也!学生愿拜你为恩师,生死与共。”
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恩伯”,以示永远铭记陈仪的大恩大德。
1926年,汤恩伯学成归国后,此时已经升为浙江省省长兼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的陈仪,将汤恩伯推荐给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汤旋即被蒋任命为总司令部参谋,随北伐军北伐。后来还把自己的外甥女许配给了汤恩伯。
汤恩伯虽然得到蒋的重用,但也屡次受到蒋的打压和排挤。
抗战时,汤恩伯率部驻守河南,自封“中原王”,就连黄埔系的陈诚、胡宗南等人十分嫉恨。1944年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首战河南,汤部溃不成军,蒋介石削去了汤恩伯的兵权,改任其为徒有虚名的陆军总司令,汤恩伯由此对蒋不满。
特别是1947年孟良崮一役,国民党王牌主力师之一的整编74师全军覆没,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被解放军击毙。蒋闻讯后极为伤心,而汤恩伯作为张灵甫的直接上级,对失败负有很大责任,心情十分惶恐,半个月后才敢面见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一点也不给汤恩伯面子,当着众多高级官员的面,勒令他跪下,继而对他拳打脚踢,打得他鼻青脸肿,最后爬出大厅。事后,汤恩伯跑到陈仪那里哭诉,表示自己决心从此反蒋。
陈仪在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前,也曾征询汤恩伯的意见,汤积极主张陈出山,“相机反蒋”。陈仪正式就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不久,就找何应钦、张群等人积极活动,汤恩伯被任命为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几个月后更是被委任为沪杭警备总司令,成为权倾一方、炙手可热的人物。
背靠大树好乘凉。汤恩伯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小子,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能够一步步成为方面军司令官,与陈仪长期以来的支持提携是分不开的,称陈仪是汤恩伯的“再生父母”也毫不为过。
四、致命背叛
陈仪是信守承诺之人,在和中共达成了口头协议后,他就对所达成的协议信守不渝,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加以实施。
但是形势发展远远出乎陈仪所料,国民党在长江以北节节败退,经过济南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主力部队全被歼灭,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发表就任代总统文告,表示愿意进行和平谈判。陈仪认为也要加快起义进度,便邀请汤恩伯来杭州商量,汤虽口头答应,却迟迟不肯露面。
1月27日,陈仪召见外甥丁名楠,要他去上海汤恩伯家,向汤转交一封信。
陈仪在信中简单写几句内容,又在另一张纸上开列了5条:释放政治犯;停止修筑工事;保护一切属公财物,不得破坏;依民主主义原则改编原有部队;取消xxx(指战犯名义),给予相当职位。
汤恩伯在公馆约见了丁名楠。汤看信后没有拒绝的表示,丁名楠就面告了“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军渡江”的条款,汤听后说:
“我身边蒋的耳目很多,陈主席来信所说之事,时机尚未成熟,你可先回去面复陈主席,近日内我将去杭州一行,一切待见面时再作商议。”
丁名楠从上海汤公馆回到杭州后,向陈仪报告了面见汤恩伯的经过,陈仪听后很高兴,并立刻草拟了准备与汤面商的若干条款。
但是,一个星期后仍未见汤恩伯来杭,陈仪打电话也找不到汤,只好再次派丁名楠去上海面见汤,这次派丁名楠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介绍胡允恭去见汤,二是要汤委任丁为秘书。
丁名楠在汤公馆第二次见到了汤恩伯,并递上了陈仪写给汤的亲笔信。汤恩伯一见面汤就说事情太忙,未能去杭州,表示歉意。看信后对丁名楠说:“欢迎胡先生来见,随时都可以。同意你当我的秘书,派令不日即可发下。”
正当陈仪策划起义大事、以为一切进展很顺利时,他万万没有想到,汤恩伯此时已经把他出卖了!
最先获得这个消息的是上海地下党。当胡允恭向吴克坚汇报汤欢迎他去见面时,吴告诉胡允恭说情况有变,暂时不要去见汤,等消息探实后再说。
一天后的清晨,吴克坚匆匆赶到胡允恭住处,说:
“汤恩伯已背叛陈仪,向蒋介石告了密,你不能去见汤。速回杭州向陈先生说明一切,请他从速乘机飞往江北,只要一过江,他的安全我方完全负责。”
当天,胡允恭就赶到杭州,把上述消息如实转告陈仪。然而,陈仪并不相信汤会出卖他。当胡允恭提醒陈仪,在蒋经国去上海和汤密谈后,汤已把家属送到台湾去了。
陈却仍执迷不悟:“这不是什么新闻,他事先已电话告诉了我,家属送去还可以接回来嘛!”
过后,吴克坚多次要求胡允恭向陈仪说明此事,迅速设法逃避,免遭毒手。可是陈仪固执己见,始终没有接受中共方面劝告。无奈之下,胡允恭只好离开了陈仪。
陈仪远远没有意识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他完全没有想到他视若子侄的人,怎么可能背叛他呢?但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面前,所谓的良心、忠心都变得一文不值。
很快,2月17日陈仪就被免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21日晚,陈仪在参加了浙江各界的欢送会后,直接去了上海,一下火车就被特务软禁了起来。
此时,陈仪已经知道汤恩伯出卖了他。
汤恩伯为何要背叛陈仪呢?这和特务头子、毛人凤侄子毛森有关。
陈仪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特务头子毛森在富阳逮捕了100多名共产党员和政治嫌疑犯,陈仪按照与我党达成的口头协议“浙江不再做‘勘乱’的动员,不得再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条款,设法对这些人进行了妥善处理,毛森为此与陈仪发生争执,遭到陈仪怒斥,陈仪还以财政困难为由,将毛森赶出了浙江。毛森对此怀恨在心。
后来,毛森被安排担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部第二处少将兼上海市警察局局长。没有多长时间,毛森就发现了陈、汤两人的异常情况,向毛人凤做了汇报。毛人凤觉得事情太大了,立即上报蒋介石。蒋介石决定先稳住陈仪,从汤恩伯身上查起。
蒋经国奉命来到上海,会见了汤恩伯,允诺将上海库存的黄金20万两交给汤恩伯,并给予他对战时上海物资的处理全权,汤恩伯自然是感激涕零;蒋经国要求汤恩伯把家眷、财产转移到台湾,汤恩伯只能唯命是从;之后,蒋经国又让汤恩伯在蒋介石画像面前宣誓效忠,汤恩伯也只得照办。
应该说,汤恩伯应该已经感受到来自蒋家父子的猜忌和压力。就在这时,汤恩伯接到了陈仪的信。为了打消蒋家父子的猜忌,汤恩伯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立即把信交给了蒋经国,并一口咬定陈仪在对他“策反”。
然而,在汤恩伯将其出卖的情况下,陈仪还蒙在鼓里,口口声声自己同汤恩伯“情同父子”,汤是“不会出卖”自己的。全然不知危险已经来临,最终只能束手就擒。
五、尾声
因为上海位于前线,2月底陈仪被特务转移到浙江衢州。4月27日,就在杭州解放的前6天,陈仪又被急速押赴台湾,先是囚禁在基隆的旭丘宾馆,然后关押在台北“励志社”的总部。
到台湾后,参谋总长林蔚奉命劝陈仪给张治中、傅作义写一封公开信,一方面表示自己痛改前非;一方面对张、傅“背叛党国”的行为予以重责,陈仪断然拒绝。1950年6月9日,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法庭对陈仪进行军法审讯,最后宣判陈仪犯有“派遣亲信,策动叛乱罪”。
1950年6月18日清晨,陈仪在这天被处死刑。刑车开到郊外刑场,陈仪神态安祥地下了车,然后快步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义无反顾地说:“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陈仪就这样被杀害了,享年67岁。
对于陈仪在去世前的所作所为,中央也给予了正面评价。1980年6月9日,有关部门给陈仪在大陆的亲属发了一份《陈仪先生结论》,追认陈仪先生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生命的爱国人士”。
然而,出卖自己的恩师的汤恩伯,下场就惨多了。
由于没能保住上海,到台湾后,汤恩伯备受排挤打击,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
特别是蒋介石得知早在上海防卫作战时,汤恩伯就在做逃往日本的准备,并派人秘密在日本买了房子。过后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破口大骂道:“混账!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得那么快,原来他早做了逃往日本的准备!”
陈仪事件及政治上不受重用,对汤恩伯刺激很大,他感到无脸见亲友,很想到日本去度过余生。1950年3月,汤恩伯以召募日籍志愿军反攻大陆为由,决定去日本。
然而,汤恩伯上飞机后,机上验票人员要他出示赴日证件。汤恩伯声称是受政府委派到执行特殊任务,未办签证。机上工作人员要他下飞机,他坚决不下,并与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争吵,最终被强行拉下了飞机。
1954年4月,汤恩泊突感腹部疼痛。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部有一个肿瘤,判断可能是癌症,建议他到国外做手术。家人给“总统府”打报告,才最终获蒋介石批准。
1954年5月底,在家人的护送下,汤恩伯搭乘日航班机飞抵东京。6月29日,汤恩伯做手术时,因失血过多,死在手术台上,时年 55岁。葬于日本。
蒋介石得知汤恩伯的死讯股市杠杆操作是什么意思,冷淡地只说了一句:“他要是战死在上海就好了。”
陈仪胡允恭汤恩伯蒋介石毛森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